RPS公司CEO办公室的墙上刻着一个特殊的汉字,由“立”和“刻”组成,这是公司创始人兼CEO邓乔自创的字。
打RPS成立那刻起,邓乔就近乎执拗地追求“快”。RPS的全称是“Rapid Parts Solutions”,寓意以最快速度为全球客户提供快速模具、3D打印等高强度轻量化制品解决方案及制造服务。直到去年,公司全面搭建数字化系统,这个理念才开始逐步实现。
2015年,深圳的卓翼科技(以下简称“卓翼”)应时提出“拥抱万物互联”的口号,但在当时,只是愿景。3年前,他们又在客户那里亲眼见过数字协同办公的高效,可惜囿于高成本,还是未能成行。
两年后,卓翼终于找到一拍即合的伙伴飞书,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一站式协作与管理平台。让他们有些惊喜的是,这次合作不止于工具应用,还点燃了自己酝酿已久的野心,比如,中国本土制造企业走向世界。
此时,同在深圳的高科润员工熟练地打开飞书开口练英语,你一句我一句,不再像线下那么尴尬。几个月前,刚用这个工具时,他们没想到除了业务和管理,整个工厂的文化也悄然间跟着变了。
RPS、卓翼科技、高科润,都是深圳及周边城市典型的制造业企业。
有研究者提出,制造业价值中心向服务环节转移,服务型制造成为新的增长点,对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便尤为关键。巧合的是,不到一个月,制造业重镇深圳也率先发布制造业立市的政策导向,其中服务型制造、智能制造成为锚定的中心。
由此,当目光再次回到RPS、卓翼科技、高科润等湾区制造业的身上,便会发现他们现阶段的数字化努力已经铺上了新的底色。
01
“越创建越上瘾”
陈湘云鬼使神差地给CEO邓乔一连发了好几条信息,“这多维表格太强大了,超乎我的想象……”
陈湘云现任RPS流程优化与信息化部的项目经理,但那时她只是RPS生产车间里的一名普通管理员。事后回想起来,按理说不应该由她直接跟CEO说,但那天试用完飞书后,她实在忍不住。
去年下半年,RPS正着手采购数字化工具,公司顾问推荐了飞书,邓乔想让员工亲自体验一下。
陈湘云有一点电子表格的基础,便主动去试了。第一次尝试不知不觉花了一下午,从内部下单、买料、生产报表、成本管控……陈湘云用飞书的多维表格做了一系列。“这个表格越创建我越上瘾,它可以实现的东西太多了,甚至给你一套小系统。”
很快,CEO邓乔和飞书的人有了第一次深度交流。飞书的相关负责人回忆到,聊完之后他把增值服务演示了一遍,RPS就当场拍板了,这是他接触的合作中最快决定的一个。
这是邓乔一贯的做事风格,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方案,但并不意味着和飞书的合作是一拍脑袋的决定,相反他们已经被困扰很久了。
RPS的主要业态属于注塑零件厂,日常进行3D打印、注塑、真空复模等传统加工业务。在这个行业干了几十年,邓乔明显感觉到制造业行业对业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,跟客户、跟供应商对接,包括内部的生产,大家都在比拼速度。
这两三年疫情不定期出现,随时根据情况反馈和调整业务的柔性生产模式,也成了行业的共同追求,邓乔看中了飞书可能给公司管理带来的灵活性。
早已熟练使用飞书的陈湘云成了飞书进工厂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。她用多维表格开发的第一个系统是积分管理系统,由员工自主在系统上填报绩效。
考核绩效是老大难问题,以前靠财务和行政人肉去统计,大家对这种敏感问题都不太愿意的说。
陈湘云便试着创建一个系统让他们自己填。说是系统,但考虑到生产员工的文化程度偏低,所以设置的内容都特别简单。飞书有个表单视图功能,陈湘云可以在里面提前设置选项,员工只要选择“今天做了什么任务、上了多长时间、数量是多少……”,数据几秒钟就可以同步汇总到后台。
而且助理去写报表的话,最快也要第二天。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,员工手动填报表大多不是及时写的,很多又字迹潦草不好辨识,等事后去统计分析时,经常出现对不上的情况。
这样层层填报浪费的时间,对于现在的制造业来说不可忽视。数据延迟一分钟,它的价值就会随之打折扣。
系统上线后,公司只需要在每个设备上配一台pad,再额外给两个出入口配2台pad用于交接。员工自行填写,数据填报工作就完成了,后台会实时计算工作量,分析业务数据。
粗略统计下来,人力成本起码节省一半。因为员工的各类业绩会以可视化形式直观展示出来,互相可以比较,现在不用管理者催促,员工看到自己落后同事了,反倒会自己倒逼自己把业务追上来。
刚过下午6点,陈湘云准备收拾收拾下班了,对于以前经常加班到晚上10来点的她,真的不敢想象。
事半功倍的不止陈湘云一个特例,从下至上,基本RPS每个人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。RPS今年自己又用多维表格搭建了一个计划管理程序,所有项目的推进情况会由系统自动跟进,并以以红色、蓝色、绿色形式标记。
邓乔只需要看颜色便能大概知道各个城市、事业部及工厂的情况。“进度条是绿色的员工我就要发奖金,红色的就是要约谈躺平的员工,现在晚上10点就能结束工作,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管理公司”。
进度条管理的思路还是RPS基于飞书自主创新的,但邓乔觉得目前对飞书的利用只达到了60分,未来他还希望和飞书多沟通,在人单匹配上多下功夫。
尤其是疫情不定期袭来,业务订单变数特别大,如何能在内部、供应商和客户间实现更快速的信息反馈、交流,以灵活调配人力和物料,是剩下40分的努力空间。
RPS的办公室及工厂里随处可见一条极为醒目的红色横幅,“2022年标准年,无标准不精准,用飞书才快速”。这是RPS主动挂上去的,他们用一种极为直接又兴奋的方式表达了继续数字化的决心。
02
一个“真香”过程
如果说RPS是飞书等数字化工具的深度玩家,较早引入,主动探索意愿和目标性又极强,那深圳的高科润则和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一样,可能最开始的主动性并没那么高,但这大半年的经历证明,一旦踏出深度数字化的脚步,一定会是一个“真香”过程。
当高科润总经理被问到什么契机下启用飞书等数字化工具时,他一下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。
“其实没有特别的契机,我们是方正控股的企业,会交流一些新工具和新想法,正好总部那边正在用,希望我们也开始用”。
这几年行业一直谈数字化,高科润前前后后也跟着试了一些,但基本上还在表面打转,比如用用电子文档,采购先进设备,但思维确实还是没有彻底转过来。
飞书刚进来的时候,很多员工稍稍有点抵触心理,实在不明白它和其他在线工具有什么不同。对于很多制造业的组织和员工而言,很多场景就是要求按部就班,有改变进来,他们反而觉得烦。
态度第一次发生转变,是在员工发现这个工具真的能提高生产力之后。
安全巡检是高科润每日必做的任务,长期以来,安全负责人汇报安全隐患的笨办法一直都是,发现一个安全隐患,就把它拍下来添加到excel表里,然后一条一条写说明,邮件发给各个负责人,等他们反馈改善措施,再收集整理,再做excel表。
整个过程非常繁琐,员工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,但疙瘩一直在,没人知道怎么简化。飞书来了之后,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。
似乎多维表格可以,只要把安全隐患的照片和位置添加到里面,多维表格会自动汇总,在线分发给相关负责人,他们在线填写改善措施即可,不用来回倒腾。
以此类推,很多设备巡检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大大提高效率。
高科润推行不过三四个月,内部的大部分工作基本都开始依赖飞书的完成。总经理特别提到,飞书的云文档、聊天、审批之类的功能一旦互通,那沟通就会很方便。
以前单据审批要打印成纸质版,再楼上楼下找各个部门签字。现在审批流程搬到了飞书,发起人只要在线上拉个群,把几个审批人加进来,大家线上快速沟通一下达成共识,就不必再拿着纸质版单据人肉跑审批,坐着就把事儿办了,整个过程一两个小时搞定。管理者需要时,也可以随时线上调取资料分析。
马上到线上英语角的时间了,高科润的总经理助理陈洋把自己的屏幕共享了出去,活动开始前他特定挑选了一首英文歌共享给大家。
这是陈洋利用飞书推进的特别活动,高科润的很多客户都是国外的,员工经常要用英语向客户解释业务,但不少员工的英语口语不行。
陈洋非常苦恼,招到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人很难,没办法他索性就自己带员工练。原先线下练的时候,大家磕磕巴巴,开口讲英语很尬尴。
飞书来的时候,它正好有线上会议和共享屏幕的功能,可以模拟线下,又不用开视频免得尴尬。试过几次之后,大家都比较认可这是个可行的方向,便这么试下去了。
误打误撞,反倒形成了独特的工厂文化。
目前,飞书进入高科润的时间还不算长,但陈洋很肯定地说,既然引进了,他们必然会把它用透,而且相比起来,这个工具真的好用。
03
看到工具背后的理念
和上面两家不太一样,卓翼科技(以下简称“卓翼”)想得似乎更为复杂一点,这次的数字化前奏,源于它敏锐感知到了一些行业转变势头。
1980年,深圳华强北工业区竖起20层高的深圳电子大厦,这是当时深圳的第一高楼,也是电子工业的第一个生产基地。
四十年后,深圳已然从当初的电子产业来料加工,全力迈向全球先进高新技术城市。在深圳电子信息行业浸染了二十来年的卓翼,不可能对这个趋势无动于衷。
卓翼的副总经理袁雄亮提到,“市场很热,数字化程度比我们想象得要高,(这)也成就了我们的思考”。2015年前后,卓翼正式明确要“拥抱万物互联”,更具体一点,他们想找到一款合适的数字化工具。
两三年前,卓翼的员工也在客户那里体验过数字化办公,“这个太先进了,我们啥时候能用上”。但一问价格,他们当场就有点懵了,卓翼靠自己根本构筑不了这些东西,投入太大。
3月底,新一波疫情突袭深圳。不管行业环境,还是落到自家业务的开发需求上,卓翼都感受到更深一度的数字化实践势在必行,比如协同管理,一刻也耽误不得了。
碰巧的是,不久卓翼创始人陈嘉就在朋友圈无意中刷到,客户小米在用飞书作为管理工具,而这成了卓翼和飞书故事发生的一切源头。
和飞书的第一次沟通,袁雄亮也一起同行,他“第一(反应)是吓一跳,第二是恍然大悟,飞书做得东西就是三年前我们想要的”,而且它跑得更快了。而后,袁雄亮也成为卓翼推进飞书项目的主要牵头人。
促使卓翼选定飞书的,是理念上的高度一致。听起来很空,但在卓翼看来,这是制造业下一轮竞争制胜的关键。
在袁雄亮看来,早期本土制造业盈利靠成本优势,后来制成工艺和设备能力,但眼下行业全球化充分竞争后,还能有什么增长空间,“其实靠的就是沟通协同,从粗放式管理转变过来,抠管理效益。要把中间的管理缝隙填补起来,必须有一个先进的工具优化内部管理”。
换句话说,以前制造业赚的是辛苦钱,而当数字化来临时,整个行业往智能制造发展,用的就是巧劲,以最高的效率办大事。
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里,天花板级别的企业已经或正在以柔性化、智能化的模式工作,比如苹果,“卓翼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,比如智能制造环节,未来一定是全球化”,袁雄亮非常肯定地说,这是早晚的问题,谁做得更早一点,谁就更有优势进入全球化。
飞书率先迈出了全球化实践,对卓翼而言,正击中了它的痛点。
在与飞书达成合作之后,卓翼一早就酝酿的,中国制造中高端化、走向世界的理想雏形越来越清晰了。
当然,理念最终要渗透进业务,这意味着工具还要有强大实用性,能支撑起这种数字化和全球化理念。
从5月敲定所有细节,开始全面导入飞书,作为项目的牵头人,袁雄亮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工具的价值。
飞书倡导all in one的解决方案,袁雄亮自己把它转译为云文档、视频会议、项目管理、审批……这些工具共同加强战术协同,再往下拆解就是项目管理和文档的一体化。
他给南风窗记者举了一个例子,有同事主动反馈,飞书这个工具让他们从“人找事到事找人”。
飞书把信息流直接和人做了关联,以往数据林立,层级众多,现在“我坐在这里,客户端的聊天信息、会议信息、日程信息、任务信息……所有信息可以直接穿透,找到对应的人”,这个过程省去了很多人为收集、传递的过程。
比如以前开会要把人抓到现场,但现在“需要讨论直接在飞书里call”,即便员工在河源的分公司或疫情,起码即时沟通不再成为障碍。
卓翼和飞书的征程才刚刚开始,袁雄亮很兴奋,“飞书我就怕还不够用,我们用的是全家桶,飞书所有的功能都在上,也一直在思考背后的逻辑,看怎么跟我们的管理结合吧”。
上述几个湾区的制造企业数字化重心,已和最初几年谈到的截然不同。
购买先进的数字设备、工具已是基本操作,如何利用最新的数字工具优化整个业务流程,把信息和人深度链接,成为大家新的共识。而这也是中国制造向智能化、服务化迈进的最新讯号。
打RPS成立那刻起,邓乔就近乎执拗地追求“快”。RPS的全称是“Rapid Parts Solutions”,寓意以最快速度为全球客户提供快速模具、3D打印等高强度轻量化制品解决方案及制造服务。直到去年,公司全面搭建数字化系统,这个理念才开始逐步实现。
两年后,卓翼终于找到一拍即合的伙伴飞书,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一站式协作与管理平台。让他们有些惊喜的是,这次合作不止于工具应用,还点燃了自己酝酿已久的野心,比如,中国本土制造企业走向世界。
此时,同在深圳的高科润员工熟练地打开飞书开口练英语,你一句我一句,不再像线下那么尴尬。几个月前,刚用这个工具时,他们没想到除了业务和管理,整个工厂的文化也悄然间跟着变了。
RPS、卓翼科技、高科润,都是深圳及周边城市典型的制造业企业。
有研究者提出,制造业价值中心向服务环节转移,服务型制造成为新的增长点,对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便尤为关键。巧合的是,不到一个月,制造业重镇深圳也率先发布制造业立市的政策导向,其中服务型制造、智能制造成为锚定的中心。
由此,当目光再次回到RPS、卓翼科技、高科润等湾区制造业的身上,便会发现他们现阶段的数字化努力已经铺上了新的底色。
01
“越创建越上瘾”
陈湘云鬼使神差地给CEO邓乔一连发了好几条信息,“这多维表格太强大了,超乎我的想象……”
陈湘云现任RPS流程优化与信息化部的项目经理,但那时她只是RPS生产车间里的一名普通管理员。事后回想起来,按理说不应该由她直接跟CEO说,但那天试用完飞书后,她实在忍不住。
去年下半年,RPS正着手采购数字化工具,公司顾问推荐了飞书,邓乔想让员工亲自体验一下。
陈湘云有一点电子表格的基础,便主动去试了。第一次尝试不知不觉花了一下午,从内部下单、买料、生产报表、成本管控……陈湘云用飞书的多维表格做了一系列。“这个表格越创建我越上瘾,它可以实现的东西太多了,甚至给你一套小系统。”
这是邓乔一贯的做事风格,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方案,但并不意味着和飞书的合作是一拍脑袋的决定,相反他们已经被困扰很久了。
RPS的主要业态属于注塑零件厂,日常进行3D打印、注塑、真空复模等传统加工业务。在这个行业干了几十年,邓乔明显感觉到制造业行业对业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,跟客户、跟供应商对接,包括内部的生产,大家都在比拼速度。
这两三年疫情不定期出现,随时根据情况反馈和调整业务的柔性生产模式,也成了行业的共同追求,邓乔看中了飞书可能给公司管理带来的灵活性。
早已熟练使用飞书的陈湘云成了飞书进工厂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。她用多维表格开发的第一个系统是积分管理系统,由员工自主在系统上填报绩效。
考核绩效是老大难问题,以前靠财务和行政人肉去统计,大家对这种敏感问题都不太愿意的说。
陈湘云便试着创建一个系统让他们自己填。说是系统,但考虑到生产员工的文化程度偏低,所以设置的内容都特别简单。飞书有个表单视图功能,陈湘云可以在里面提前设置选项,员工只要选择“今天做了什么任务、上了多长时间、数量是多少……”,数据几秒钟就可以同步汇总到后台。
这在以前真的很难做到,陈湘云还记得之前手写报表,生产助理要一个工区、一个工区去收集,再手动把数据录到生产系统里,工作量特别大。
而且助理去写报表的话,最快也要第二天。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,员工手动填报表大多不是及时写的,很多又字迹潦草不好辨识,等事后去统计分析时,经常出现对不上的情况。
这样层层填报浪费的时间,对于现在的制造业来说不可忽视。数据延迟一分钟,它的价值就会随之打折扣。
系统上线后,公司只需要在每个设备上配一台pad,再额外给两个出入口配2台pad用于交接。员工自行填写,数据填报工作就完成了,后台会实时计算工作量,分析业务数据。
粗略统计下来,人力成本起码节省一半。因为员工的各类业绩会以可视化形式直观展示出来,互相可以比较,现在不用管理者催促,员工看到自己落后同事了,反倒会自己倒逼自己把业务追上来。
刚过下午6点,陈湘云准备收拾收拾下班了,对于以前经常加班到晚上10来点的她,真的不敢想象。
事半功倍的不止陈湘云一个特例,从下至上,基本RPS每个人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。RPS今年自己又用多维表格搭建了一个计划管理程序,所有项目的推进情况会由系统自动跟进,并以以红色、蓝色、绿色形式标记。
邓乔只需要看颜色便能大概知道各个城市、事业部及工厂的情况。“进度条是绿色的员工我就要发奖金,红色的就是要约谈躺平的员工,现在晚上10点就能结束工作,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管理公司”。
尤其是疫情不定期袭来,业务订单变数特别大,如何能在内部、供应商和客户间实现更快速的信息反馈、交流,以灵活调配人力和物料,是剩下40分的努力空间。
RPS的办公室及工厂里随处可见一条极为醒目的红色横幅,“2022年标准年,无标准不精准,用飞书才快速”。这是RPS主动挂上去的,他们用一种极为直接又兴奋的方式表达了继续数字化的决心。
02
一个“真香”过程
如果说RPS是飞书等数字化工具的深度玩家,较早引入,主动探索意愿和目标性又极强,那深圳的高科润则和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一样,可能最开始的主动性并没那么高,但这大半年的经历证明,一旦踏出深度数字化的脚步,一定会是一个“真香”过程。
当高科润总经理被问到什么契机下启用飞书等数字化工具时,他一下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。
“其实没有特别的契机,我们是方正控股的企业,会交流一些新工具和新想法,正好总部那边正在用,希望我们也开始用”。
这几年行业一直谈数字化,高科润前前后后也跟着试了一些,但基本上还在表面打转,比如用用电子文档,采购先进设备,但思维确实还是没有彻底转过来。
飞书刚进来的时候,很多员工稍稍有点抵触心理,实在不明白它和其他在线工具有什么不同。对于很多制造业的组织和员工而言,很多场景就是要求按部就班,有改变进来,他们反而觉得烦。
态度第一次发生转变,是在员工发现这个工具真的能提高生产力之后。
安全巡检是高科润每日必做的任务,长期以来,安全负责人汇报安全隐患的笨办法一直都是,发现一个安全隐患,就把它拍下来添加到excel表里,然后一条一条写说明,邮件发给各个负责人,等他们反馈改善措施,再收集整理,再做excel表。
整个过程非常繁琐,员工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,但疙瘩一直在,没人知道怎么简化。飞书来了之后,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。
以此类推,很多设备巡检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大大提高效率。
高科润推行不过三四个月,内部的大部分工作基本都开始依赖飞书的完成。总经理特别提到,飞书的云文档、聊天、审批之类的功能一旦互通,那沟通就会很方便。
以前单据审批要打印成纸质版,再楼上楼下找各个部门签字。现在审批流程搬到了飞书,发起人只要在线上拉个群,把几个审批人加进来,大家线上快速沟通一下达成共识,就不必再拿着纸质版单据人肉跑审批,坐着就把事儿办了,整个过程一两个小时搞定。管理者需要时,也可以随时线上调取资料分析。
马上到线上英语角的时间了,高科润的总经理助理陈洋把自己的屏幕共享了出去,活动开始前他特定挑选了一首英文歌共享给大家。
这是陈洋利用飞书推进的特别活动,高科润的很多客户都是国外的,员工经常要用英语向客户解释业务,但不少员工的英语口语不行。
陈洋非常苦恼,招到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人很难,没办法他索性就自己带员工练。原先线下练的时候,大家磕磕巴巴,开口讲英语很尬尴。
飞书来的时候,它正好有线上会议和共享屏幕的功能,可以模拟线下,又不用开视频免得尴尬。试过几次之后,大家都比较认可这是个可行的方向,便这么试下去了。
误打误撞,反倒形成了独特的工厂文化。
目前,飞书进入高科润的时间还不算长,但陈洋很肯定地说,既然引进了,他们必然会把它用透,而且相比起来,这个工具真的好用。
03
看到工具背后的理念
和上面两家不太一样,卓翼科技(以下简称“卓翼”)想得似乎更为复杂一点,这次的数字化前奏,源于它敏锐感知到了一些行业转变势头。
1980年,深圳华强北工业区竖起20层高的深圳电子大厦,这是当时深圳的第一高楼,也是电子工业的第一个生产基地。
四十年后,深圳已然从当初的电子产业来料加工,全力迈向全球先进高新技术城市。在深圳电子信息行业浸染了二十来年的卓翼,不可能对这个趋势无动于衷。
卓翼的副总经理袁雄亮提到,“市场很热,数字化程度比我们想象得要高,(这)也成就了我们的思考”。2015年前后,卓翼正式明确要“拥抱万物互联”,更具体一点,他们想找到一款合适的数字化工具。
两三年前,卓翼的员工也在客户那里体验过数字化办公,“这个太先进了,我们啥时候能用上”。但一问价格,他们当场就有点懵了,卓翼靠自己根本构筑不了这些东西,投入太大。
3月底,新一波疫情突袭深圳。不管行业环境,还是落到自家业务的开发需求上,卓翼都感受到更深一度的数字化实践势在必行,比如协同管理,一刻也耽误不得了。
碰巧的是,不久卓翼创始人陈嘉就在朋友圈无意中刷到,客户小米在用飞书作为管理工具,而这成了卓翼和飞书故事发生的一切源头。
和飞书的第一次沟通,袁雄亮也一起同行,他“第一(反应)是吓一跳,第二是恍然大悟,飞书做得东西就是三年前我们想要的”,而且它跑得更快了。而后,袁雄亮也成为卓翼推进飞书项目的主要牵头人。
促使卓翼选定飞书的,是理念上的高度一致。听起来很空,但在卓翼看来,这是制造业下一轮竞争制胜的关键。
在袁雄亮看来,早期本土制造业盈利靠成本优势,后来制成工艺和设备能力,但眼下行业全球化充分竞争后,还能有什么增长空间,“其实靠的就是沟通协同,从粗放式管理转变过来,抠管理效益。要把中间的管理缝隙填补起来,必须有一个先进的工具优化内部管理”。
换句话说,以前制造业赚的是辛苦钱,而当数字化来临时,整个行业往智能制造发展,用的就是巧劲,以最高的效率办大事。
飞书率先迈出了全球化实践,对卓翼而言,正击中了它的痛点。
在与飞书达成合作之后,卓翼一早就酝酿的,中国制造中高端化、走向世界的理想雏形越来越清晰了。
当然,理念最终要渗透进业务,这意味着工具还要有强大实用性,能支撑起这种数字化和全球化理念。
从5月敲定所有细节,开始全面导入飞书,作为项目的牵头人,袁雄亮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工具的价值。
飞书倡导all in one的解决方案,袁雄亮自己把它转译为云文档、视频会议、项目管理、审批……这些工具共同加强战术协同,再往下拆解就是项目管理和文档的一体化。
他给南风窗记者举了一个例子,有同事主动反馈,飞书这个工具让他们从“人找事到事找人”。
飞书把信息流直接和人做了关联,以往数据林立,层级众多,现在“我坐在这里,客户端的聊天信息、会议信息、日程信息、任务信息……所有信息可以直接穿透,找到对应的人”,这个过程省去了很多人为收集、传递的过程。
比如以前开会要把人抓到现场,但现在“需要讨论直接在飞书里call”,即便员工在河源的分公司或疫情,起码即时沟通不再成为障碍。
卓翼和飞书的征程才刚刚开始,袁雄亮很兴奋,“飞书我就怕还不够用,我们用的是全家桶,飞书所有的功能都在上,也一直在思考背后的逻辑,看怎么跟我们的管理结合吧”。
上述几个湾区的制造企业数字化重心,已和最初几年谈到的截然不同。
购买先进的数字设备、工具已是基本操作,如何利用最新的数字工具优化整个业务流程,把信息和人深度链接,成为大家新的共识。而这也是中国制造向智能化、服务化迈进的最新讯号。
相关热词搜索: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
相关文章
- ·推进智能制造 2017年泉州建设数字化生产线130条2018-03-14
- ·银行数字化转型彰显平台价值2018-06-15
- ·那些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的企业2018-06-22
- ·振华重工:打好数字治理基础,谋定而后动2018-10-24
- ·高端装备中小零部件制造行业的数字化协同应用2018-11-08
评论排行
- ·AM先进制造业·高端沙龙(4)
- ·2016(第四届)先进制造...(0)
- ·洪杰:航空发动机面临竞...(0)
- ·2017(第五届)先进制造业大会(0)